1,708
个编辑
|
更改
钛媒体
,无编辑摘要
[[File:Tmtpost.jpg|thumb]]
从左至右依次为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、钛媒体创始人兼CEO赵何娟、钛媒体副总经理林森
==产品服务==
====72问====
今年以来,更多选手加入知识付费的浪潮。似乎,曾被质疑为伪需求的知识付费并非昙花一现。
但是也并非一帆风顺,专业性、活跃率、续订率是知识付费这一商业模式面临的一道难题。最早付诸知识付费的李翔早在年初便不再收费,罗永浩与papi酱先后停止更新得到和分答并退钱给用户。显然,这些大V都低谷了做好知识付费所需要耗费的精力。
最重要的是,连微信也开始酝酿探索付费阅读,这无疑将成为整个微信内容生态的一次洗牌。
依钛媒体赵何娟之见,学习的更高境界不是学习知识,而是提升认知。反观目前大多数知识付费产品,被争议的仍然是过于碎片化、零散化,很难说是真正的“知识”。
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会提问并不断提问的过程,答案是结果,好的问题才会有好的结果,no why则no way。赵何娟看到了其中的机会——如果能够通过一个一个不断深入的问题,把碎片化的知识用一定的学习逻辑组织起来,就变成了系统化的知识,同时能让用户在其碎片时间来学习。
相信很多朋友非常好奇这款产品名字「72问」的来源,评论区有网友调侃道,72是36的2倍。事实上,其中的渊源,与赵何娟在钛媒体内容团队交流中常常传达的一个信念有关:是不是能够系统化地搞清楚一件事,采访好一个人的标准是,每一次采访前,你能不能提出至少72个问题。没有准备好至少72个问题的采访提纲,就不合格。
“我们认为真正体系化的知识都来源于体系化的提问。”赵何娟补充道,与现有的知识付费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,「72问」引入了提问者机制,未来还会在产品层面开放提问者机制,不仅给知识产品提供者分成,也给予提问者分成。从“科技媒体”升级为“科技知识与数据服务商”,赵何娟如此定义钛媒体的这次转型。
在被问到如何看待类似的得到专栏付费模式时,赵何娟谈到,“得到专栏”式知识付费,有别于分答、知乎等UGC平台性社区,它是处于媒体、出版与教育之间一种新的物种形态,因此她要特别感谢得到和罗振宇团队所作出的探索,在产品层面带给媒体、出版和教育产业很多启发,这三个领域当下都属于正在被激烈变革的领域。
作为后入者,钛媒体选择此时进入赛道,我们无法预知,靠大V带流量的知识付费平台是可持续的吗?这到底是不是一场创业者的狂欢?